2017年8月13日 星期日

Montreal Biosphere + Habitat 67 + Montreal 紅 霞 舞


Montreal Biosphere (加拿大環境生物圈博物館) 
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蒙特利爾 , 聖勞倫斯河聖海倫島 (le Sainte–Hélène) 
這個原是1967年世博會而建的未來主義式的拱頂建築 , 
經歷1976年一場大火燒毀透明的膠外罩,金屬圈卻保存下來,
如今成為聖勞倫斯河水和五大湖的水的博物館。


乘坐地鐵在 Jean-Drapeau 站下車,出站即見大圓圈了!

門票:15加元

首先介紹 Montreal Biosphere 的歷史

 1967年世博會 空中俯瞰圖

當然有解說生物與環境的關係

氣候與環境

影片播放室介紹地球大氣層的變化

世博會建築

五樓可以看到戶外

保護罩的好與壞,誰選擇誰!

走出博物館見到美美的花

  



                    








從網上照片看到 Montreal Biosphere在晚上好像個彩色玻璃球 , 
於是隔日傍晚又再來探一探他啦!



黃色只有一點點就迅促消逝囉..






...............................................

Habitat 67  是位於加拿大蒙特利爾聖羅倫斯河畔(Saint Lawrence River)
避風港Cité du Havre上 ,因為奇特的外觀使它成為當地的地標之一。


Habitat 67的總設計師是加拿大建築師薩夫迪(Moshe Safdie)。
薩夫迪在設計建造Habitat 67時,基於向中低收入階層提供社會福利(廉價)住宅的理想,
將每一盒子式的住宅單元都設定為統一的模塊,然後預製建造出來,
再像集裝箱那樣以參差錯落的形式堆積起來。

蒙特利爾贏得了1967年世界博覽會的主辦權後,為呼應該屆世博會“人與世界”的主題,
當局決定建造一個新型住宅小區,展示現代城市房屋經濟、生態、環保的發展趨勢。
薩夫迪的理論最終入選。根據當屆世博會年號,將小區命名為“Habitat 67”。





Habitat 67巧妙地利用了立方體的形態,將354個灰米黃色的立方體
錯落有致地放在一起,構成最終158個單元。


從網上圖片,解釋如何堆砌每個長立方體,
 

因原住民的搬出,Habitat 67曾一度被閒置。直到上世紀70年代,
一位加拿大籍華裔設計師買下這裡的四套單元,將其中兩處單元的內部修繕設計一新,
作為自己的寓所之後,有越來越多經濟實力雄厚的購房者選擇搬進這裡。
 Habitat 67由原來的社會福利住宅陡然變成望塵莫及的高檔社區。


探訪的這天真是好事多磨,早上下大雨,差不多中午才放晴,
雨停了才出門,坐地鐵去Square-Victoria–OACI再要轉乘巴士時,
被人錯點巴士站的位置,坐上巴士後才發覺搭錯了方向
幸好司機大姐說這是循環線巴士,好不容易來到河邊,
奈何巴士的顯示屏壞了,只有法語廣播又聽車站名稱
車上擠滿人來不及走上前面去問司機大姐過了該下車的車站,
接著的一個車站就是三公里外的郊區
既然來到這裡有食店商鋪,於是順便吃個午餐再上路。
唉!這趟交通就就折滕了笨人兩個多小時囉!

在對岸客運輪碼頭才拍得到全景
  

















........................................................

 Montreal  紅 霞 舞

來到 Montreal  的第一個傍晚,恰巧就遇見美艷的紅霞,
難得蒙市盛意的厚禮,連聲謝謝,太陽伯伯你是最好的!


晚飯後閒遊市中心看夜景,抬頭見到晚霞,
快快快找個空曠的地方去接彩霞啦,
終極目的地就是麥基爾大學Université McGill 的大草地,
早就知道咋的血是甜的,蚊蟲來告訴還要嘗味呢!


                                           蓄勢待發        ......                     那邊箱紅紅萌出來啦~

即管呼喚親朋來呀!









五分鐘的燦爛留在記憶裡

去到頂峰會落下的

噢!對面的高樓給染成幻彩 ~

一切都歸去黑夜的懷抱。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