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夢想,究竟你想唔想實現呢?
原來要全面均衡發展,有賴十商的能力,從網上找到詮釋如下:
『十商』
1、德商(MQ)
德商(Mor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縮寫成MQ),是指一個人的德性水準或道德人格品質。
德商的內容包括體貼、尊重、容忍、寬恕、誠實、負責、平和、忠心、禮貌、幽默等各種美德。 我們常說的"德智體"中是把德放在首位的;科爾斯說,品格勝於知識。可見,德是最重要的。 一個有高德商的人,一定會受到信任和尊敬,自 然會有更多成功的機會。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之以德,德者得也,就是 告訴我們要以道德來規範自己的行為,不斷修煉自己,才能獲得人生的成功。 古今中外 ,一切真正的成功者,在道德上大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現實中的大量事實說明,很多人的失敗,不是能力的失敗,而是做人的失敗、道德的失敗。
2、智商(IQ)
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縮寫成IQ)是一種表示人的智力高低的數量指標,但也可以表
現為一個人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反映人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創造力以及分析問題
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確實,智商不是固定不變的,通過學習和訓練是可以開發增長的。我們要走
向成功,就必須不斷學習,積累智商。我們不僅要從書本、從社會學習,還要從我們的上司那邊學習。 因為你的上司今天能有資格當你的上司,肯定有比你厲害的地方,有值得你去學習。
很多人都想超越他的上司,這是非常可貴的精神,但要超越你的老闆,你不學習他成功的地方,何
談超越? 不斷地學習,提高智商,這是成功的基本條件。
3、情商(EQ)
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簡寫成EQ),就是管理自己的情緒和處理人 際關係的能力。 如今,人們面對的是快節奏的生活,高負荷的工作和複雜的人際關係,沒有較高的EQ是難以獲得成功的。EQ高的人,人們都喜歡同他交往,總是能得到眾多人的擁護和支持。 同時,人際關係也是人生重要資源,良好的人際關係往往能獲得更多的成功機會。 權變理論代表人物之一弗雷德‧盧森斯對成功的管理者(晉升速度快)與有效的管理者(管理績效高)做過調查,發現兩個|
顯著不同之處在於:維護人際網路關係對成功的管理者貢獻最大,占48%,而對有效的管理者 只占11%。 可見,在職場中,要獲得較快的成長,僅僅埋頭工作是不夠的,良好的人際關係是獲 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4、逆商(AQ)
逆商(Adversity Intelligence Quotient,簡寫成AQ),是指面對逆境 承受壓力的能力,或承受失敗和挫折的能力。 當今和平年代,應付逆境的能力更能使你立於不敗之地。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而對於弱者則是一個萬丈深淵。苦難是人生最好的教育。 名人之談告訴我們:偉大的人格只有經歷熔煉和磨難,潛力才會激發,視野才會開闊,靈魂才會昇華,才會走向成功,正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任何國家和地區的富豪,約八成出身貧寒或學歷較低,他們白手起家創大業,贏得了令人羡慕的財富和名譽。他們沒有一個是一帆風順,甚至大起大落,幾經沉浮,不經失敗和挫折就獲得成功的。 逆境不會長久,強者必然勝利。因為人有著驚人的潛力,只要立志發揮它,就一定能渡過難關,成就生命的輝煌。
5、膽商(DQ)
膽商(Daring Intelligence Quotient,縮寫成DQ)是一個人膽量、膽識、膽略的度量,體現了一種冒險精神。 膽商高的人能夠把握機會,該出手時就出手。無論是什麼時代,沒有敢於承擔風險的膽略,任何時候都成不了氣候。而大凡成功的商人、政客,都是具有非凡膽略和魄力的。
6、財商(FQ)
財商(Financi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簡寫成FQ),是指理財能力,特別是投資收益能力。 沒有理財的本領,你有多少錢也會慢慢花光的,所謂『富不過三代』就是指有財商的老子辛辛
苦苦積攢下來的錢,最多最後也會敗在無財商的子孫手中。財商是一個人最需要的能力,也是最被人們忽略的能力。 我們的父輩都是『窮爸爸』,只教我們好好讀書,找好工作,多存錢,少花錢。 賺得少一點沒關係,關鍵是穩定。他們從沒教過我要有財商,要考慮怎麼理財。 所以,財商
對我們來說是迫切需要培養的一種能力。會理財的人越來越富有,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財商區別。 特別是富人,何以能在一生中積累如此巨大的財富? 答案是:投資理財的能力。
心商(Ment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簡寫成MQ),就是維持心理健康,調試心理壓力,保持良好心理狀況和活力的能力。 21世紀是抑鬱時代,人類面臨更大的心理壓力,提高心商,保持心理健康已成為時代的迫切需要。現代人渴望成功,而成功越來越取決於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取決於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心商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人生過程的苦樂,主宰人生命運的成敗。 世上有很多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可因承受著生活的各種壓力,鬱鬱寡歡,因不堪重壓或經不起生命的一次挫折患上心理障礙,甚至走上不歸路,演繹一幕幕人間悲劇。
志商就是意志智商(Will Intelligence Quotient,簡寫成WQ ),指一個人的意志品質水準,包括堅韌性、目的性、果斷性、自製力等方面。 如能為學習和工作具有不怕苦和累的頑強拼搏精神,就是高志商。 『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 它們說明一個道理:志商對一個人的智慧具有重要的影響。 人生是小志小成,大志大成。許多人一生平淡,不是因為沒有才幹,而是缺乏志向和清晰的發展目標。在商界尤其如此,要成就出色的事業,就得要有遠大的志向。
靈商(Spiritu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簡寫成SQ),就是對事物本質的靈感、頓悟能力和直覺思維能力。 量子力學之父普朗克認為,富有創造性的科學家必須具有鮮明的直覺想像力。 無論是阿基米德從洗澡中獲得靈感最終發現了浮力定律,牛頓從掉下的蘋果中得到啟發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還是凱庫勒關於蛇首尾相連的夢而導致苯環結構的發現,都是科學史上靈商飛躍的不朽例證。 成功人生沒有定式,單靠成文的理論是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的,還得需要悟性,需要靈商的閃現。修煉靈商,關鍵在於不斷學習、觀察、思考,要敢於大膽的假設,敢於突破傳統思維。
健商(Health Intelligence Quotient,簡寫成HQ)是指個人所具有的健康意識、健康知識和健康能力的反映。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財富,就好像健康是1,事業、愛情、金錢、家庭、友誼、權力等等是1後面的零,所以光有1的人生是遠遠不夠的,但是失去了1(健康),後面的0再多對你也沒有任何意義,正所謂平安是福。 所以幸福的前提是關愛、珍惜自己生命,並努力地去創造、分享事業、愛情、財富、權力等等人生價值。
..................................................................
旅行用體察風土人情來證明存在意義;官感遊樂才會用艷遇證明存在價值!
Peace Emb2014年1月28日 下午11:28 我十商全欠,真是心傷....
..Joesph JJ2014年2月2日 下午12:13 十分好的文章, 有很多人不太會分開智商和靈商, 只是好多事情, 人要用直覺去理解, 而不能用文字來形容.....
............................................................................................................................
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之父 Martin Seligman 曾提出,我們的快樂有 60% 來自遺傳和環境,剩下的 40% 來自我們如何選擇面對環境。
以下為眾多心理學家研究快樂的人的生活習慣,國外網站 Lifahack 整理出最有趣的 10 點。
1. 雖然老套,但他們享受當下
只有享受當下,你才能留意身邊的事物,即使只是聞一朵玫瑰的花香,也能享受那幾秒花香撲鼻的美好。
2. 他們有「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
成長型思維模式是由 Carol Dweck 在著作中提出,與之相反的是「封閉型思維模式」,有封閉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成功是屬於那些聰明或富有的人,但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會把失敗經驗視作更靠近成功的養分,而研究結果,這種人的確活得比較快樂,也更容易成功。
3. 他們身邊也都是快樂的人
英文有句俗諺:「你的樣子,就是你身邊親近的五個人的平均。」(“You are the average of the five people around you.”)
中文也有句俗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想讓自己快樂,與負能量爆表的朋友疏遠是必要的,不一定要斷絕聯絡,但不要花太多時間在他們身上。
4. 他們心中有「夢」
如果未來沒有一個夢在前頭,我們就會一直回首過去!
這個「夢」不一定要多宏偉,無論是創業、旅行、學新語言等等,都算是一種「夢」。它可以讓你在遭遇不順的事時,還能保持著樂觀。
5. 他們可以「等待」
有了夢之後,你就會很想要快速達成。但真正快樂的人,他們願意為他們的夢提供很多「耐心」,也能享受這追尋的旅程。
6. 他們一定會安排屬於「自己」的時間
對別人的要求什麼都說「好」的 YesMan ,總是犧牲了自己的學習時間、思考時間,甚至是放空時間。付出是好事,但一定要適當畫出界線。
7. 他們大多把錢花在「體驗」而非「物質」
再好的名車,都會因為時間而貶值,但經驗和回憶永遠無價。
8. 他們付出的比得到還多
賺來的錢捐給別人、心中的愛也獻給別人,雖然看起來好像都在損失,但其實他們的確比一般人快樂。
9. 他們欣然接受生活中種種不適
心理學家 Peter Kramar 表示,失望的相反,就是「恢復力」(resilience),遇到挫折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快樂的人不會陷入無止盡的失望,而是遇見挫折後還能恢復成原來的樣子。
日本有句諺語這樣說:「跌到七次,就站起來八次吧!」
10. 他們從未停止學習
科學證實,「所有」快樂的人都有個共通點:他們一輩子都在學習,無論是看書、旅行、學新語言。他們堅信,一但停止學習,你同時也停止生活了。
轉載來源:
................................................................................................................................柏拉圖說,人的學習並不是獲得了什麼新的東西,
靈魂本來就在理念界擁有一切知識,只不過進入肉體之後忘記了這些知識。
學習,就是把已經忘了的知識重新回憶起來。
這個理論,初聽上去你一定認為是在胡說八道,但實際上柏拉圖是在說,
我們的學習既不可能是學習已經知道的東西,因為已經知道的不需要學;
也不可能是學習絕對不知道的東西,因為絕對不知道的東西,
你連自己不知道這個事實都不知道,根本不會想到去學。
你唯一能學的,是你知道你還不知道的東西。
可是,那些被你知道你所不知道的東西,又是怎麼進到你腦子裏的呢?
根本不是學來的,而是天賦的。
《會飲篇》(或譯作《饗宴篇》、《宴話篇》)是柏拉圖早期的一篇對話式作品,
它描述了在一次宴會上,一群雅典男性對愛的本質進行討論。
該作品以演講和對話的形式寫成,既有諷刺式的,也有認真的對談。
他們對話的大前提是(而且有些講者更清楚說明),最高貴的愛是男人之間的愛。
愛是對美的期盼,美貌、智慧和美德都被討論。
他們反對古希臘風俗中男人對少年的愛,說男人不應該在這些尚未了解基本美德,
也未定型的少年身上下功夫,而更應該去愛一個男子並長相廝守,
並強調兩人間若只有美德與知識的交流最為崇高。
柏拉圖提出肉體的愛不如精神上對智慧和美德的愛,
這就是著名的「柏拉圖式戀愛」,這樣的愛就是至善。
在《會飲篇》裡,柏拉圖還描述了認識「美」的過程:
從認識美的形體到美的道理、美的制度等等,逐級上升,
經過飛躍最後認識到美本身,即「美的相」。
柏拉圖又進一步描述了這種「相」的基本特徵:
它是永恆的,不生不滅的,絕對的,單一的等等。
............................................................................
<轉載>
《何謂高人》
據說,左宗棠(晚清政治家、軍事家)很喜歡下圍棋,而且,還是箇中高,其屬僚皆非其對手。
有一次,左宗棠微服出巡,看見有一茅舍,橫樑上掛著匾額「天下第一棋手」,左宗棠不服,入內與茅舍主人連弈三盤。
主人三盤皆輸,左宗棠笑道:「你可以將此匾額卸下了!」。
隨後,左宗棠自信滿滿,興高採烈的走了。
過沒多久,左宗棠班師回朝,又路過此處,左宗棠又好奇的找到這間茅舍,赫然仍見「天下第一棋手」之匾額仍未拆下,左宗棠又入內,與主人再下了三盤。
這次,左宗棠三盤皆輸。
左宗棠大感訝異,問茅舍主人何故?
主人答:「上回,您有任務在身,要率兵打仗,我不能挫您的銳氣,現今,您已得勝歸來,我當然全力以赴,當仁不讓啦」...
世間真正的高手,是能勝,而不一定要勝,有謙讓別人的胸襟;
能贏,而不一定要贏,有善解人意的意願,
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聰明不一定有智慧,
但是智慧一定包括聰明;
聰明的人得失心重,
有智慧的人則勇於捨得。
真正的耳聰是能聽到心聲,
真正的目明是能透視心靈。
看到,不等於看見;
看見,不等於看清;
看清,不等於看懂;
看懂,不等於看透;
看透,不等於看開。
共勉。
左宗棠的故事有意思。
常常聽人说:"没文化真可怕!"。可"文化"到底是什么呢?
——是學歷?是經歷?是閱歷?
答案:都不是。
今日看到了一個很靠譜的解釋,說文化可以用四句話表達:
1.根植於內心的修養;
2.無需提醒的自覺;
3.以約束、自律為前提的自由;
4.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
中文輸入法
Ah Mo2014年1月28日 下午8:43